侗族、苗族姑娘喜好银饰,每逢节庆,尤其是女子出嫁,佩戴各式银饰必不可少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福田村林福屯,很早就有手工打造银饰的民间匠人。在这些银饰匠人中,现年53岁的吴共能可谓技高一筹。30多年来,尽管他的银饰铺几次搬迁,但不管是在农村,还是到了县城,每年都有不少侗家、苗家姑娘或小伙慕名而来找他打造出嫁或求婚的银饰。
手工制作民间银饰品
三江县城一处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狭小作坊,便是吴共能制作少数民族银饰的地方。22日上午,记者来到他的银饰作坊时,只见地方虽小,却“五脏俱全”,一张工作台占据了作坊的“半壁江山”,桌子上堆放着许多制作银饰的工具,盛装银沙的小碗、冷却银液的冷却石槽,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工具。作坊的墙上,则挂着很多已经完工的银饰品。
“这是融江河两岸侗族、苗族居民佩戴的胸链,这是八江镇侗族居民佩戴的银链,这项圈也是侗族的,姑娘们出嫁都要戴上它……”吴共能自豪地向记者一件件地展示他的作品,这些作品都极具侗族和苗族特色,无论是手镯、胸链还是项圈,吴共能都在上面刻画出精美的图案,为了让作品更富有色彩,吴共能自学景泰蓝工艺,并将之运用到银饰上。
记者看到,一对侗族手镯,在吴共能雕工和景泰蓝工艺的加持下,显得极其漂亮。
一对手镯从最初的银沙熔解到锻造成型,再到花纹的雕刻等一系列的工序,尽管全部都是纯手工完成,但吴共能说,他只要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对雕刻满精细花纹的银手镯,即使是制作更为复杂的胸链和项圈也不过一天时间。
谈话间,吴共能现场展示了一段制作银饰的工艺。只见他将银沙倒入坩埚中,接着用自制的加热工具对银沙进行加热,两分钟不到,坩埚中的银沙就从固态变为液态,他紧接着将银液倒入冷却石槽中,银液不一会儿就凝成了长条状的固态银。随后,趁着高温,吴共能用钳子夹起银条,用锤子进行敲打塑型,这便是制作银饰的第一阶段工序。
期待民间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
吴共能说,他老家在八江镇福田村林福屯,银饰品是侗家、苗家小伙向侗族、苗族人家姑娘求爱或求婚的必需品。以前村里就有很多银饰匠人,他爷爷就是其中一个。高中毕业后,他就开始跟爷爷学习手工制作银饰品,后来成为了村中的一名民间银饰匠人,如今已有了30多年制作民间银饰的经验。有人说,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今年,吴共能被三江县评为“三江工匠”,他觉得这是对他手艺的肯定,更是对传统手工工艺的发展和传承的一种鞭策。欣喜的是,慕名而来向他学习手工制作少数民族银饰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,至今已有3人跟他学习并已出师,这是他作为民间银饰匠人引以为豪的,他期待这些民间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。
|
版权所有:bet55365体育在线投注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89号
地址:柳州市潭中东路66号桂中大厦西面6楼 邮编:545001
管理维护: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:4502000039